都市农园从农场到餐桌零距离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24 00:02
分类:全部资讯 商业投资 最新动态 生活方式
PBF
naturehydro banner
                           

比利时夹在法国、荷兰和德国与卢森堡之间,都市化的比例程度世界排名11,远高于所有的邻近国家,朋友常常跟我开玩笑说在比利时找不到一个风景里面没有人和房子。

在人口集约的国度里,都市农业的发展除了食物长途运输成本,让一般民众更贴近产地,更确保未来的日子也能吃到健康或质量更好的食物。

Roof Food厨房屋顶上的农场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种田可不容易,首先要解觉得问题是地从哪里来?位于比利时根特的Sabien选择把菜种在大楼屋顶上。原本从事都市规划研究她,在协助指导学生调查的过程中对都市农业产生兴趣,决定自己创立Roof Food计划,在都市大楼的屋顶架设田地耕种,更运用这些食材提供餐点外送服务,实现对环境友善的食物生产模式,更创造新的小区互动的空间。

善用园区生产自给自足

我在计划最初的志工活动上认识Sabien,帮助他在一栋刚完工大楼上耕种,由于电梯还没启用,只能用从临时架设的铁梯爬上三层楼高的屋顶,用小推车把太空包里的土壤送往每一块地,再用铲子铺平。“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钱也没有屋顶,为了筹措经费,我和另外一位合伙人Nine苦恼了很久,最后决定从贴近大众的一环做起:外送便当!”

Sabien边工作边和大家聊天,“我们运用在地食材做午餐外送,默默的打响了知名度。”每个礼拜的菜单都别出心裁,像是地瓜条佐花生酱、白菜炒蘑菇配上酸甜的酱汁,或是一碗温暖的扁豆西红柿鱼汤。每个礼拜二、四收到从网站上下订单后由特制的脚踏车运送这些便当到指定的地点。

                   
                                                               (图片取自Roof Food官网)

创意来自都市农业从农场到餐桌零距离

“后来我们碰到了这栋大楼的老板,很喜欢这个概念,愿意租借屋顶给我们,因此才有今天的工作坊。”Sabien表示在屋顶上盖农场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60分厚的土很重,建筑承重结构、排水措施和阳光农场都是要考虑的方向。“我们和根特大学的学生合作,从材料、建筑设计和农业研究的专家聚在一起,为这个计划找到最适合的搭建方式。”大楼屋顶开了一个窗口,走下旋转楼梯就来到Roof Food的中央厨房,未来的营运目标是农场收成能达到便当食材来源的三分之一,落实都市农业从农场到餐桌零距离的概念。

                           

永续食品系统集聚众人共享

谈到有机验证的问题,Sabien说他们不强调有机标章,用自身的行动获得客户的信任,农场采用环境友善的方式种植,除了间作不同性质的作物外,一定的时间进行轮作,保护生态的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消耗。

农场更提供企业员工培养默契与办活动的场地,透过一起种菜、煮菜凝聚团队向心力,“都市农场除了种菜以外更是小区成员互动和交流感情的大花园。”Sabien的理念吸引了当地居民来当志工,有园艺经验的市民、关心环境议题的特教老师、上班族,甚至是记者,“Roof Food经由规划屋顶上的闲置为当地带来环境、经济和社群的利益,绝对是永续食品系统的展现。”

                            

De Site 从耕种开始的新移民融入计划

面临战乱被迫离乡背井的新移民,要怎么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融入当地展开新的生活?根特的社工发现在讲到以往的生活时,叙述着老家务农的场景时他们眼睛充满活力,于是利用废弃的空地辟地,让不愿意踏出门的新移民重拾锄头,在都市里耕种出新的故乡。

离开根特旧城往北走,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深邃的脸孔在土耳其超市前谈笑,面包店的橱窗下放的不是西点而是中东小巧的炸物甜点,妇女头围着花纹布料,铁卷门上充满涂鸦。

种植让大家平静以待

新移民聚落的鲜艳色彩躁动得拉扯与原居民生活的平衡。“很多从年经的时候来到这里,过了40多年还是没有学会荷兰文。”De Site小区农园的负责人边招呼志工到仓库拿工具一边跟我解释,“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造成许多社会问题,逃学的孩童在街头上打架,抢案也常常发生。”文化语言不通,想家的煎熬、与不熟悉的环境让新住民很难融入社群。

“我们举办过很多次座谈,希望改善新移民的生活,但效果都不好。”计划的初期他们尝试过这种失败,“社工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家乡本来是种田的,靠着重地自给自足,我们就想,何不从他们熟悉的环境开始?”

De Site就这样诞生在小区废弃的电厂空地,由政府和当地的慈善组织联合搭建温室让市民可以租土耕种。“原本不出门的老太太都愿意开口跟社工说话,还会拉着亲朋好友一块工作。”负责人骄傲的跟我们分享居民的转变与在耕种的时候露出的骄傲眼神。

农耕外务依序

我拜访的那天是星期三,是农场的公开工作日,每个人都可以当志工在公有地种植,DeSite成功的案例吸引各国团体来这里取经,人流络绎不绝。负责人买头大汗带着我们参观“中间是公有地,那一块是个人租地,旁边还有鸡棚养一些牲畜,后面的足球场是当地的小孩下课后的练习场地。”志工们拿着锄头被分配到农场的各区帮忙,田里有草莓、香葱和生菜,叶子上的水珠在太阳下闪闪发亮。

小区塔币成为代币

当我好奇问起一个月的地租,发现小区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们使用‘塔币’租地。”我拿着小区货币仔细端详,“‘塔币’可以用来租地,在小区超市买食物、租脚踏车、剪头发。许多当地店家都愿意配合使用。”小区货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就近取得所需,“小区居民可以透过各种小区劳动赚取塔币,像是今天在公有地工作一个小时可以赚取25塔币。”

De Site俨然变成小区的集会中心,农场呈现丰富的作物样性,经验老到的居民因应时节耕种,年过50的土耳其老伯伯忙着招呼着新来的志工,“拔除的杂草请拿到后面的堆肥系统!”农地不施洒化学农药,公有地的作物收成后流向小区超市和咖啡厅,居民工作一天的集会场所,“我们建立了最在地的食物生产链!这里买到都是最新鲜而且价格公道的食物。”

Cojardinage都市人的共享花园计划

“我家有一个很大的庭园,我一直想种点菜但平常工作忙都没有真的动手,希望有人可以一起帮忙!”戴着太阳眼镜的莎拉话一出口大家频频点头。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六早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正在进行一场小区聚会,热络地讨论着各家心爱的菜园阳台。

由布鲁塞尔环境署发起的共享花园计划,意旨于推广共享花园的概念,连结小区里自家的种植空间和邻居人手,创造遍地结果的都市农园。

2015年开始推动Good Food政策,布鲁塞尔政府着手重整城市的食物供应系统,预计于2035年能达到粮食生产在地化与都市永续发展的愿景。而共享花园计划是其中的分支。

                           

从认识隔璧邻居开始

上个周末的聚会在布鲁赛西南边的ixelles区举行,出席了20几位对都市农园有兴趣的成员,“大家好我是卡罗琳,我有一个小小的阳台种香草和简单的蔬菜,最令我快乐是能够享用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做的色拉。”初次见面,大家顺时钟自我介绍并回答手上卡牌的问题。有布鲁塞尔生活二十年的葡萄牙夫妇、读生物系的大学生和退休的老爷爷,成员来自各个年龄层和背景,共同点是都对经营都市农园感兴趣。

“原来你就住在隔壁条街!”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的听到惊叹,有相同想法的人离自己这么近。“有花园需要人手的用橘色标签,没有花园的用绿色标签,来把自己的名字标注在地图上。”大家起身围着标满注记的地图,空间连结一目了然。达成初步共识后,成员们拎着咖啡聚成小组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不影响工作的共享花园

“我最大的困扰是工作的关系要常常要出差一个多礼拜,菜园会没有人浇水。”在欧盟工作的卡罗琳叙述着她的烦恼,“或许我可以在你不方便的时候照顾你的花园!”旁边的艾伦接话,“还可以顺便帮你遛狗。”两个小时聚会顺利结束,成员带着彼此的联络方式和满满的笑容离开。

我环顾四周绿意盎然的作物,聚会举办的咖啡厅Refresh正是都市农园最好的范例,也是Good Food计划推动的一部份。价钱平易近人的餐单使用当地食材,希望各阶层的人都有能力享受新鲜的当地食材,咖啡厅后面花园植披高低相间,小小的木箱上可以采集到各种香草,树上的莓果结实累累,后面的温室里养着几只鸡。几乎大大小小的小区活动都在这里进行,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咖啡厅只在星期二到五的中午营业,由五位小区的志工(自愿者)轮流照顾菜园。

卡罗琳离开时带走了菜园后面的一株西红柿苗,“我会在寄信告诉你们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一起种菜。”共享花园社群在布鲁塞尔各地悄悄的织网,在这个夏天成长茁壮。

文章来源: 有机志 http://t.cn/EaC3f4H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来修改内容。

分享到:

更多都市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