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食物质地”影响饱足感!下一代食品开发除了好吃,还得想办法解决肥胖症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10-19 23:54
分类:全部资讯 最新动态
PBF
naturehydro banner

下一代食品将从食物质地着手,同一种食品制成固体与液体饱足感相差极大,食用固体时将可更有效的抑制食欲。

现在人常借由美食纾解压力,不过好吃的食物可能暗藏肥胖风险!越来越严重的肥胖症问题,将是下一代食品需重视的地方。科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2020年7月刊登的研究表示,透过改变食物质地,可以让食用者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取,更加着重“健康意识”,以作为“下一代食品”开发的参考。

现代人常借由美食纾解压力,但是食品除了好吃以外,其实过量的摄取也对人们带来相当庞大的负担,越来越严重的肥胖症问题,将是下一代食品开发因应健康趋势所需重视与改进的要点。

全球成年人中有19亿人超重!

肥胖症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疾病,属于营养不良范畴,并连带引发其他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有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6.5亿为肥胖人口,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更有超过3.4亿人超重或肥胖。

下一代食品应具备“健康意识”,着重“食物质地”增强饱腹感!

食品除了好吃之外,也该注意到饮食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肥胖症正在危害全世界人们的健康,食品厂商都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除了美味外还需考量到健康问题,在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现代,其实也可以从食物本身来改善严重的肥胖症问题。

科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2020年7月刊登的《Food texture influences on satie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文献回顾表明,下一代食品应更具备“健康意识”,从食物质地着手以增强饱腹感。

该研究解释,体重增加是因为在摄取食物时吸收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不平衡,为了保持两者均衡,食品科学家、营养学家与心理学家开始针对食物质地做改变,希望能借此来改进食用时带来的饱足感,进而减少食物的摄取。

该文献回顾收集了29份文献,包括了817位研究对象,年龄介于为18~50岁(平均年龄24.7岁),受试者不包括肥胖人口、老人、小孩等。研究中尤其强调比较“食物质地”造成的进食量差异,其他变因还有像是咀嚼的效果、进食速率或口服加工等。

固体、液体饱足感差很多!固体食物更能降低饥饿度

在所有测量食欲控制的29项研究中,有16项发现食物质地对减少饥饿和增加饱足感有明显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受测者在食用半固体和固体食物后,与液体食品相比,固体和半固体食品的食物更强烈地抑制了食欲。

像是以食用固体苹果与液态苹果(苹果果汁、苹果酱)相比,固体苹果会使人们的饥饿感降低,饱足度提高,食物对饱足感的影响在于食物的结构形式,且固体与液体相比,即使两者所获得的能量完全相同且纤维含量相似,但固体的水果体积也比液体形式大。

黏度也成饱足感关键!延长咀嚼时间、有效减少摄取量

而高黏度的食品相较低黏度的食物,也起到抑制食欲的关键作用。在其中一项研究中,受试者食用了两种能量和容量相同的燕麦麸皮饮料,不同的是,两杯饮料的黏度一杯较高、一杯较低,结果显示,高黏度的燕麦饮料与低黏度饮料相比,高黏度饮料中被人体摄取的能量较少,作者推测可能是胃排空的速度变慢(但他们没有直接进行测量)。

同时挪威也有研究人员发现发现改变食物的质地,并延长咀嚼时间确保食物与口腔长时间接触,将可使人们的饮食摄取减少。

食品质地对于摄食行为的影响,仍有许多研究空间

以目前的研究结果皆指出,增强饱腹感的食物可以减少摄入多余食品,能帮助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们,营养学家表示,未来应用营养预防策略来改善食品研发策略,并希望解决现代人们的肥胖病。

但研究团队也表示,此为初步的研究结果,仍需进行较高质地特征和较低能量密度的新颖食品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生理和心理后果,但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创造下一代增强饱腹感和饱足感的无负担食品已有初步成果,也值得食品制造厂商思考,除了美味、还能如何从食品开发方向协助降低肥胖症的危害。
文章来源: Foodnext https://t.cn/A6bHnj0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来修改内容。

分享到:

更多都市农业